我市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,根據省、市紀委關于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相關要求,扎實推進專項治理。
一是迅速開展工作部署。與市農業農村局、民政局等涉及扶貧領域職能部門溝通,結合常熟實際,起草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實施方案。明確開展大力整治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、持續深化“陽光扶貧”監管系統運用、督促推進精準脫貧和對口幫扶工作、提檔升級農村集體“三資”監管工作和開展農村基層財經紀律執行情況專項檢查等5項具體工作,推動專項整治任務有效落實。
二是扎實完善日常監督。持續開展“陽光扶貧”走訪,通過與困難群眾直接交流,實地排查幫扶資金是否落實到位,今年全市1415名“陽光扶貧”幫扶責任人走訪了2224戶貧困戶。深入落實農村集體“三資”監管,進一步規范產權交易行為,提高“村務卡”使用率,完善村級財務第三方代理工作,實現“三資”管理制度化、信息化、公開化水平有所提升。同時,有序推進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,明確監督村務決策落實、“三務”公開、“三資”經營管理、工程項目建設等職責,充分發揮村務監督格局統領作用。
三是創新實踐特色監管。聚焦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,推行“一鎮一專項”監督工作,確立14個監督項目,在制度規范、問題查處、流程再造等方面加強探索實踐,助力實際問題解決。實施作風建設“1+x”協調協同督查工作機制,督促農業農村、財政、審計等職能部門嚴肅基層財經紀律,規范村級財務行為。分輪次、多批次開展針對性專項檢查,堅決查處貪污侵占、虛報冒領、截留挪用、公款私存、私設“小金庫”、違規兌付承兌匯票等違反財經紀律問題,著力打通基層財務管理“最后一公里”。